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对策探析

时间:2021-04-22 来源:总结汇报材料 点击:
  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下面是引领财经网为大家带来的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对策探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对策探析

  摘要: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之时,社会的思想也变得多元化,为了能够让人民对于社会主义事业保持热情,对中华民族充满认同感,国家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近些年社会上逐渐出现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不高的情况,这说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并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效果。所以,从教师层面来说,应该积极地探索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课的效率能够有所提高,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教育,得到思想方面的提升,站稳人民立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农村学生、中小学教育、思政教育、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一、引言

  中小学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比较稚嫩,尚未发育成熟,同时,中小学的学生也处于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识的塑造期。所以,学校和思政课老师要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学生能够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努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其所处的环境较差,在生活中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熏陶较少,学政治、讲政治的机会较少。鉴于此,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从以往的教育经验来说,传统的中小学思政课学习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了,所以有关教学单位不应该抱残守缺,单纯地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方法,而是应该积极地探索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本文从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指出了现有的中小学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交与读者共同研讨学习。

  二、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外的一些文化糟粕也流入了我国,对我国的青少年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因为农村信息不畅通,党中央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也难以传播到基层,难以入青年之耳,更难以入心。所以,造成了中小学生长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而中小学生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心智、生理等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外界力量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其成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对于传统的思政课来说,学生仍处于叛逆期,对于老师讲的政治问题、道德问题、思想问题不以为然,认为是在讲大道理,是在强行“洗脑”。这就造成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学生思想方面有待提高的问题[1]。而有些思政教育概念比较凝练、高度概括,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理解困难,如果不能让学生对思政教育课充满兴趣,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背离思政教育工作,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

  2、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许多农村中小学生家里都安装了互联网。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智力、精力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网络上的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但是,青年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履历不足,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言论或者观点影响[2]。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只停留在现实的课堂中,那么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难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1、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传统的思政课堂中,教师只会采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3]。所以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下,探索出适合于农村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趣味性,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从心中对于思政课的教育产生认同感,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知不觉地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样可以在学生养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以一种学生不抵触的方法完成思想教育任务。

  2、构建高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相关教学单位可以在网上组建学生思想教育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微博推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同学们。同时,还可以借用新媒体手段,在网络上寻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图片、视频、文本等相关资料,为同学们播放,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提升。

  3、引导教师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再因循守旧一味地遵循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要用开放的思维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方法,多接触新鲜事物,多用学生的思维想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政教育任务就不能圆满地完成。

  参考文献

  [1]路璐,张利娜.浅谈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河北企业,2014(02):105.

  [2]郭琦,罗中堰.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52.

  [3]王燕.针对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C]..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999:304-312.

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对策探析

  [摘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乏力,以成了制约学校发展和人才培育的瓶颈。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探索德育新路径,创新德育方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学校德育现状工作对策

  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教育。他同智育、美育、体育密切联系。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农村学校,因为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德育工作乏力,已成了制约学校发展、人才培育的瓶颈。工作做了很多,但收效甚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有些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对学生宣讲理论时,常常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照本宣科,甚至照课本上讲一套,自己又发一通牢骚,大大影响了教育的可信度。有些教师信息量不足,对社会形势的发展认识不够,对社会现象缺乏洞察力,对社会问题缺乏辩析力,一旦自己所宣讲的理论与社会实际产生矛盾时,无法向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使�育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

  2.社会环境不合理因素及家庭的反面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时显得苍白无力,无可奈何。特别是社会阴暗面的大量存在,政府惩治不力,大大抵消了德育效果。如贪污腐化,行业不正之风,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以权压人,仗势欺人……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3.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衔接不够紧密,有些教师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使德育工作流于行式,落不到实处。有些教师认为,一提教学质量,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提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搞了多少次活动。认为搞德育工作影响教学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更谈不上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

  4.德育目标不明确,层次不清晰,管理方式与教育目的不协调。德育目标过高、过远、过于抽象,让未成年学生觉得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毫不相干。

  5.教育管理评价目标常常忽视了德育评价,教育质量片面理解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因为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简单易行。而德育评价具有多元性、可塑性,操作起来非常复杂。所以,德育评价说得比较多,往往在评价过程中又滑入了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错误轨道。成绩好的,就是三好学生,成绩差的,无论是政治思想表现好、道德品质高尚,也是差生。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时,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地群众,也是唯升学率是问。所以,追求升学率成了学校唯一的奋斗目标,而且较高的升学率可以掩盖学校存在的一切问题。这样,谁还去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工作呢?

  6.简陋的学习条件,极差的学校环境,限制了德育实效的发挥。你能让住在雨天一地泥,晴天满地灰的教室里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吗?你能让干裂了嘴唇的同学,将自己抢得的一勺水,让给生病的同学吗?你能让经常交不起学费、交不起生活费的同学,做到拾金不昧吗?经济的贫困,生活的艰难,已扭曲了人的心灵,更谈不上环境育人、生活育人。

  以上情况表明,农村学校的德育形势十分严峻,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抓住德育工作的特点,寻找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应该要引起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教育管理人员的重视和思考。我就自己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结合近段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突出首位意识,狠抓德育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整章建制,组建德育工作队伍,完善德育的管理机制,使德育工作制度化、立体化。

  2.抓好《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做好德育的督导和评估工作,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充分发挥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督促各年级的政治课老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其它各科的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4.加强团、队的组织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班主任要积极利用班团活动课,在德育活动中抓典型,树榜样,掀起学先进,争优秀的高潮。

  5.进一步推广、完善“留守孩子”的“代管家长制”,让“留守孩子”享受父爱、母爱,安心学习,获得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

  首先,要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列出必读书目。并要记有学习笔记,每学年要求每位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并要求每一个教师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一学年撰写的心得体会不少于5篇,要求老师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思考,做到学习、思考、实践三结合,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

  其次,要强化师�建设。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因此,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自觉实施《师德规范》,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切实做到为人师表。

  第三,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全体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眼界,“授一滴水之于一桶水”,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必须加强“三字一画一话”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在实践中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教改活动,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共同探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大胆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三、认真研究学生,找准德育目标与学生生活的切入点,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首先,要将德育目标细小化、生活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注意学生遵守纪律、讲究卫生、文明修身的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我为班级争荣誉,我为学校做贡献”的集体主义精神。注意生活细节,挖掘生活素材,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人才。

  其次,要把握地域特点,挖掘人文素材,积极开展各种德育活动。未成年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烈,寓德育于活动中,在活动中锤炼意志,在活动中养成习惯,在活动中培育精神,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美化校园环境,净化社会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大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空间,发动全体师生栽树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要督促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

  校园又是文化诞生和传播的地方,要积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一个具有良好校风、学风,高雅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的一个特殊地方,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校园环境的负作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强管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家庭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对策探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材内容、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格局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创新,但在课时安排、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课程评价上仍存在问题和矛盾。为此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探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能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促使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思政课教学

  一、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的成就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最直接、显著的变化是教材。教材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记忆模式从背诵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教材的变革注重了中学生的这一变化。同时,教材内容更趋于合理化,不仅仅局限于灌输性的知识理论,而是转变为启发性、参与式的探究知识。

  其次,改革促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男女比例、老中青构成趋于合理化,学历构成以及职称结构愈加均衡,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在改革中教师专业能力成为重点,对教师入职的要求相应严格,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加之目前教育培训的普遍化、制度化,教师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最后,教学格局的科学化、合理化是改革的落脚点。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人们对道德的反思,先前的“马加爵事件”、“小悦悦事件”发人深省,作为引领思想道德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得不率先发声、尽快变革,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格局应运而生。中共中央更加关注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以规范性的文件保障中学教学。同时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也发力资助,保障学校物资和师资配备,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二、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制度不完善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都被定位成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甚至被语数外占课,其课时得不到保证。同时,思想政治课往往会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和下午第一节,学生精力不足的时候成为思想政治课的“天堂”,这是目前中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中的一个缺失,需要我们逐步重视,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促进各科目平等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正是由于课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思想政治课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典型表现为:老师辛辛苦苦备课,学生高高兴兴逃课,领导同事不认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思想政治课逐渐变得平淡无味。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理论性更强,时政性更突出,若教师授课方式和语言缺乏创新与激情,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很难被激发,更谈不上身心启发和渲染了。

  (三)教师教学存在问题

  首先教师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专业化不够,仍然存在诸如教其他课程的教师代授思想政治课、思政教师担任行政职务、行政干部为职称提升而代课的现象,思政课教师专职化薄弱,教学水平不高。其次,教师教学方式陈旧,传统填鸭式教学依然是课堂的主要方式,学生的主体性未能体现。尽管很多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大都流于形式,未真正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的方法手段,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脱离实际。最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过分注重选拔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以卷纸测验为主,导致评价目标唯量化、简单化;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不参与任何评价;只看重考试结果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考量。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观念存在不合理

  应试教育下“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考试仍然是甄别和选拔的重要方式,忽视学生德育的养成。教师在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时,只是教知识,让学生背答案,背答题思路,套模板,争取拿高分,不关心学生的德育素养,学校开展的培养学生德育的工作形式化,毫无意义可言。

  (二)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带来冲击,课程少了,课程内容反而增加了,更加注重教师能力。然而,当前制度的不健全,使教师岗前培训缺乏实效,继续教育趋于形式,进修学习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情况下,对教师进行培训时缺乏针对性,只是停于观察层面,目的性不强,就目前来说这还是一个缺口。

  (三)课程建设滞后

  国家在2001年整体推行基础教育改革时,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中学基础教育课程都参与到了这场大改革中,而思想政治课一直到2003年5月国家才公布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课程建设明显滞后。同时在中学开展教研活动相对较难,教师由于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学术研究上缺乏,校本课程以及课程研究方面甚少,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进程。

  (四)对思政教师的评价导向不准确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评价上存在不良倾向,一方面对教师本身的考核仍然以所任班级的考试分数为主,忽视学生德育教育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另一方面,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平均代课班级要比其他教师多,但所对应的课时薪酬却又少,导致了严重的不平衡。因此,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导向不准确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学。

  (五)家校社外在因素的影响

  就学校内部而言,“主科”与“副科”的区分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本身的身教不当,观念不合理,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产生负面影响;对于社会环境来说,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冲击力度大,在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下,面对网络铺天盖地的诱惑使得中学生难以理性思考,使得本身理解的不是很透彻的政治思想理论发生动摇,从而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作者简介:尚珂(1992-9),女,汉,山西晋中人,在读研究生,现主要从事学科教学(思政)方向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16):302.

  [2]傅增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16):80.

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对策探析

https://m.yinlingw.com/gupiao/102631.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总结汇报材料热门文章

总结汇报材料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引领财经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