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入学条件_学区房,要凉凉,教育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时间:2017-01-03 来源:外汇理财 点击:

  本文系专栏作者“力哥说理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在中国,什么房子最有保值升值潜力?

  很多人会不约而同说:学区房。

  的确,重视教育没毛病,但中国人对学区房的争夺,已病入膏肓,细思恐极,而且完全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

  比如北京上地实验小学所对应的上地东里小区,是一个1993年建成的老破小,虽在五环外,却曾达到15万/平方米的实际成交价,简直疯了!

  这种全民疯狂追逐学区房的局面,也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在中国做房产投资,最大的风险从来都是政策。

  对于最炙手可热的学区房,更是如此。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今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买的房子,不再对应唯一固定的学校,而是“多校划片”,也就是小区附近的N所学校,有名校,也有渣校,最后孩子到底能进哪所,抓阄呗。

  本文系专栏作者“力哥说理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在中国,什么房子最有保值升值潜力?

  很多人会不约而同说:学区房。

  的确,重视教育没毛病,但中国人对学区房的争夺,已病入膏肓,细思恐极,而且完全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

  比如北京上地实验小学所对应的上地东里小区,是一个1993年建成的老破小,虽在五环外,却曾达到15万/平方米的实际成交价,简直疯了!

  这种全民疯狂追逐学区房的局面,也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在中国做房产投资,最大的风险从来都是政策。

  对于最炙手可热的学区房,更是如此。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今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买的房子,不再对应唯一固定的学校,而是“多校划片”,也就是小区附近的N所学校,有名校,也有渣校,最后孩子到底能进哪所,抓阄呗。

  之前其他地区也出台过各种抑制学区房炒作的政策,比如要求若干年内只有一个入学名额,但都治标不治本,真正对学区房热潮的釜底抽薪之际,就是从单校划片变成多校划片。

  在海淀之前,朝阳、丰台和东城区已先后实施多校划片政策,但海淀的加入依然意义重大。

  北京的教育资源执全国牛耳,但北京市内的教育资源分配还是很不均匀,由高到低是西城>海淀>东城>朝阳>丰台=石景山,其中西城区比较小,几乎名校遍地,啥房子都超贵,而海淀区比较大,区内的名校和渣校都很多,所以在海淀实施多校划片,对于抑制学区房过热,能产生最明显的效果,并能成为引领全国改革的非常重要的风向标。

  当然,因为学区房太贵,政府也不敢一下子就把单校划片全变成多校划片,而是普遍采取“新老划断”这种更柔和更不容易引起民愤的渐进式改革,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采取“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

  但从趋势上看,为了维护教育公平,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管穷人孩子还是富人孩子,政府都应给予相同的接受最优质教育的机会,这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话说中国的学区房概念从诞生伊始就是扭曲的,今天中国所谓的“好学区”和西方国家所谓的“好学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西方,最优秀的学校都是私立的,教育和医疗一样,本来就很贵,有钱人可以送孩子读昂贵的私立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教育也和医疗一样具有公益属性,为了给穷人的孩子最基本的受教育权,所以公立学校往往收费很低,但教育质量就会差一点。

  所以西方的“好学区”,往往指的是居民素质、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整体都比较高的富人区,这里的居民有钱,也能出得起更多的费用把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建得更好,也就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在中国,因为政府在分配优质资源,尤其是教育和医疗这种刚需资源上的影响力非常大,所以中国最优秀的学校往往都是公立,公立学校校长算半个官员,今天是校长,明天可能就是区教委主任,政治意识非常强,赚不赚钱不重要,所以这些年频频爆出虐童、吃过期盒饭等丑闻的都是营利性的私立学校/幼儿园。

  很多有钱的家长花钱也买不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只能通过买学区房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起点,乍一看还是用钱买教育,但政府对公立学校的补贴来自全体纳税人,凭啥让全民都去补贴富人呢?更准确的说,凭啥让全民都去补贴恰巧被划入名校片区的那些房屋持有人呢?

  这不就变成“穷人补贴富人,老实人补贴炒房客”了吗?

  所以我认为这种不合理,不公平,变相鼓励老百姓当炒房客的学区房政策,未来肯定会改。

  只不过这条改革之路绝不会平坦,因为中间牵涉到太多的利益纠葛。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我认为现在要牢牢树立一个观念:教育是消费,不是投资

  过去我们说基础教育是消费,因为这既是法律的强制规定,也是孩子长大后的基本生存技能,而高等教育则是投资,可投可不投。

  但以今天的社会现实看,以现在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巨大投入计算,想要孩子长大后靠自己赚钱来帮你回本,至少从单纯财务投资角度看,几乎不可能。

  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钱注定亏本,这钱花下去,是因为爱和责任,以及获取为人父母的人生体验,不能用投资视角算这笔账。

  而学区房这个妖怪却让很多人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妄念:通过买一套房,既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完成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能借着学区房的不断涨价赚上一笔,是一举两得的聪明投资。

  但学区房的改革大潮,会逐渐把本不属于学区房的内在超额价值抽离,回归到居住属性,所以从现在起,这个妄念可以断了:让教育回归教育,居住回归居住,投资回归投资吧。

  如果在政策没变的情况下,为了孩子的教育,你也有足够的财力,学区房依然可以买——哪怕未来你手里的房子跌了,也无所谓,因为这本就是教育消费。

  但如果你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首付都要东拼西凑,也要动用高杠杆买下自己无力承担的高价学区房,以期待孩子几年后入读名校,再高价转手卖出大赚一票,我劝你还是悠着点。

  事实上,在我所生活的上海,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家庭选择私立学校+出国深造的国际化教育路线,因为学区房的离奇高溢价,已经比出国留学贵得多,更不要说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让人心生厌恶了。

  出国留学问题上,同样如此。留学也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

  过去这些年,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父母选择卖房送孩子出国留学,结果发现,当年卖掉的房子翻了好几倍,而孩子回国后,工作收入一点没见涨,内心郁闷难当,落差极大。

  这一进一出,简直是不能再失败的投资了。

  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欧美国家自己经济也不好,工作很难找,为了保护本国人就业机会,留学生毕业后想在当地获得长期工作签证也变得越来越难。

  更糟糕的是,在现在这个有钱就能留学的时代,很多出去的小朋友并不是看不上国内名校的学霸,而是国内高考落榜后无路可走,才被迫送去国外镀层金,这些人本身学习意愿弱,自律能力差,到了国外,轻则每天胡吃海喝,玩物丧志,重则交错朋友,走上吸毒乱性的歧途。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10多年前也是国内高考失败,父母花大几十万送他去新西兰留学,结果回来后,什么“国际化视野”、“西方思维方式”就不说了,连最基本的英语还是讲得很烂,原来他在新西兰大部分时间,都躲在房间里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打游戏。

  这种人毕业后能在当地混下去,才见鬼了。

  由于这些年海龟数量太多,大多徒有其表,能力一般,还眼高手低,把“海龟”群体的名声都做臭了。很多老板HR一听到“海龟”二字,现在第一反应已不是拥有国际化思维的精英人才,而是心高气傲的富二代,能力不行但期望薪资却很高,往往干不长久。

  当然,优秀的留学人才还是有很多的,但其中很多人有能力在当地扎根,为啥要回国呢?选择回国的,大多也是看好国内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更倾向于用自己在海外学到的知识经验,在国内自主创业,大干一场,而不是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

  总之,请所有父母和准父母务必记住这句话:教育是消费,不是投资。

  否则,你吃苦的日子在后头。

  作者:力哥 公众号:力哥理财(lglicai)

  将借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微信公众号:财秘笔记,回复“借呗”获取。

 

学区房入学条件_学区房,要凉凉,教育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https://m.yinlingw.com/licai/932.html

推荐访问: 学区房是什么意思 北京取消学区房

扩展阅读文章

外汇理财热门文章

外汇理财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返回顶部

引领财经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