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02   来源:工作总结    
字号:

【www.jxscct.com--工作总结】

  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政法战线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形式,是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是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是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查查通作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

  乡镇党政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贯彻执行,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要。xxxx年以来,xx县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如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扩大党内民主和政务公开等,这些举措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应,引起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以xx县为重点,系统总结了xxxx年以来xx县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以及实践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xx县位于xx省东部、xx市北部,唐武则天久视元年置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现辖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面积x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x万,是xx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开明开放、奋发向上、苦干实干、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和实现“x东工业强县、x东现代农业示范县、x东一流中等城市、xx经济文化强县”四大发展目标。为了为实现四大发展目标提供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xx县下大力气抓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乡镇基层干部公推直选、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和推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创造了一整套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

  xxxx年x月和xxxx年xx月,xx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十条意见》《关于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的补充规定》文件,坚持放权、让利、减压、明责,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建设,不断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一是赋予乡镇委托执法权限。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以授权、委托等方式,将县级部门xx余项行政、经济、执法管理权限下放、下延至乡镇。同时,县级部门派驻、下伸机构其他行政事项审核或审批前须书面征得所在乡镇政府同意,有效解决了乡镇责、权、利不一致的问题。二是赋予乡镇人事管理权限。将乡镇中层干部任免权下放到乡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只负责审查任职资格和备案批复。对以条块管理为主的人员调动、任免、考核,必须征得所在乡镇党委的同意,年终考核权乡镇占xx%、部门占xx%。对直管单位派出机构,所在片区乡镇每年结合年度考核一并对机构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凡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乡镇党委要求县级相关部门调整的,县级部门须在半个月内作出处理。三是赋予乡镇更宽的财政管理权限。对建制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全额返还乡镇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新增税收县级分享部分以及社会抚养费返还乡镇比例。四是赋予乡镇更活的运转空间。足额预算乡镇工作经费,坚持公用经费乡镇预算高于县级部门,偏远乡镇预算高于城郊乡镇xx%。年终,县财政对保障水平最低的十个乡镇给予适度补助。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乡镇党委政府“责大权小、干部难管、工作难做”的难题,基本厘清了体制上多年存在的“条块纷争、利益割据、相互掣肘”困惑,而且形成了“共同推进、争相发展、加快发展”的可喜势头。

  (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和省委“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坚持“看德才选人,凭实绩用人”的原则,xx县积极探索改革乡镇党政干部选任方式,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

  在“公选公考”中选优。xxxx年xx月,xx县公选了x名乡镇长拟任人选。xxxx年x月,面向全县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公开选拔xx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拟任人选。xxxx年x月,面向全市公开选拔x名乡镇长人选;xxxx年x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x名乡镇党委书记。

  以xxxx年x月面向全县公推直选x名乡镇党委书记为例,为了确保“公选公考”的公平、公正、透明,xx县在候选人资格审查合格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一是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自荐,凡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直接到县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名;群众推荐,xx名以上党员、群众可联名推荐,群众推荐采取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组织推荐,由所在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推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人员须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并征得本人同意、签字确认。二是资格审查。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征求纪检监察、计生、安全、综治等部门意见后,没有影响任用问题反映的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公推直选名额的比例不低于x:x。若低于规定比例,相应减少公推直选名额。三是公开选拔候选人初步人选。通过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的办法,按x:x的比例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采用面试的方式,主要测试报考对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应具备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领导驾驭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实行现场打分、计分、公布得分结果,并在县电视台、党政网发布公告。四是组织考察。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工作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察中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票得票率低于xx%的,或不称职票得票率超过xx%的,取消参与后面环节的资格。五是自主选择职位。考察合格的人选,再根据集中非定向公开选拔面试得分,按x:x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候选人预备人选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自主选择具体职位,每人只能选择x次。若放弃选择,则在考察合格的人选中按面试得分从高到低依次递补。若面试得分相同,则近三年年度考核优秀票平均得票率高者优先。六是实地调研。由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集中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到村、企业、农户走访,与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交流沟通等形式,就该乡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候选人预备人选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任期目标及主要措施。调研报告送县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阅,当选后存乡镇党委并装入干部个人档案。集中调研原则上x—x天完成。七是公开推荐候选人正式人选。在公推直选的乡镇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候选人预备人选围绕自己的基本情况、任职优势、任期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演讲,并回答参会人员的提问。演讲答辩结束后,参会人员无记名投票,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正式人选。八是批准正式候选人。由所在乡镇党委上报公开推荐的候选人正式人选。县委常委会议按x:x的比例批准正式候选人xx名(每个乡镇x名)。九是直接选举。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组织召开乡镇党员大会,对x名正式候选人进行直接选举。直选前,正式候选人党组织关系不在所选乡镇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到该乡镇机关党支部。十是审批。选举工作结束后,由所在乡镇党委将选举结果报县委审批。

  在“基层基础”中选实。坚持干部下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建立基层干部提拔提任机制,要求县级部门局长原则上从乡镇党委书记产生、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原则上安排进城。xxxx年至xxxx年,乡镇由股级干部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干部的xxx人,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提拔为正科级干部的xx人;全县xx名乡镇领导干部交流进县级部门任职。特别是提拔重用x名在平武、什邡重灾区抗震救灾表现突出的干部。其中,x名乡镇长转任乡镇党委书记,x名乡镇副职提拔为乡镇长,x名股级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三)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xx县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乡镇领导班子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言堂”等决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突出问题,通过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积极推行乡镇党政会议开放,开展了党员群众代表列席乡镇党政会议、乡镇重大决策实行咨询论证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使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四)坚持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

  xx县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党务、政务公开,明显地提高了乡镇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五)积极推行民主评议

  真理来自基层,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也同样来自基层,来自实践,来自群众。xx县充分发扬民主,邀请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同参与,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切实听政于民、评之于民。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成效

  乡镇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乡镇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xx县近年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坚持把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以激发乡镇发展活力为突破口,进而扩展到乡镇党政领导公推直选、乡镇党委决策民主化、乡镇党务公开和实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行制度配套建设,达到了较高的制度化水平,走上了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化的发展轨道。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xx县通过实行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大力推进乡镇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推行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特别是乡镇干部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方面十分重视民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手段推进和保障改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xx,干部选任没有“潜规则”,干部是凭真本事“赛”出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干部选任“风气正、导向好,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搞勾兑”、“跑官要官”已经没有“市场”了。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维护巩固,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xx县紧紧围绕十七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关心政治、参与改革的热情,为实现全县“四大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xxxx年,实现GDPxxx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x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xxx亿元,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xx%、xx%、xx%、xx%、xx%、xx%,比“十五”末增长xx%、xxx%、xxx%、xxx%、xxx%、xxx%。xxxx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分别比上年增长xx%、xx%。在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教育、科技、文体、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来,xx县先后荣获“中国香椿第一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节水灌溉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达标县”“xx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xx省文明城市”“xx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被确定为“革命老区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种植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试点县”。

  三是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要求对公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以发挥社会自治的力量、保障公众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利;而这些也都依赖于行政体制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因为没有规范的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的有效运行只能成为空谈。xx县积极引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手段,出台《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重大决策后评估制度。灵活、高效、务实的行政体制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乡镇领导干部逐步学会使用民主的方式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几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后,不少乡镇党委、政府,坚持和完善了村务、厂务、政务、党务的“四公开”制度,抓好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创新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让群众中的许多疑问、误解在民主机制中得到及时澄清和消除,化解了群众多年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xx县在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却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全县和谐稳定的局面已基本形成。xxxx至xxxx年,连续三年荣获“xx省维稳工作先进县”“xx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四是激发了干部比学赶超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xx县一方面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人事调配原则、调配条件、调配范围、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调配纪律,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奠定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让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乡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基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三、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由于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工作浮在面上;有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有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缺少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存在“等、拖、推”的官僚作风;有的怕失去选票,怕得罪人,争做“老好人”。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此,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加强二是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不强。对乡镇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乡镇干部的“进”“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三是乡镇党委、行政民主评议有待提升。乡镇党务、政务公开内容不够真实,实际效果也不够理想,参会代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乡镇党委、行政会议仍不够开放,还需统一规范,列席代表的作用发挥也值得研究,乡镇党委、行政民主评议有待从根本上提升。

  四是教育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有待商榷。干部培训缺少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力度不够、渠道狭窄、形式单一。由于受师资、资金、地域等条件限制,干部培训只局限于一般的岗位培训,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层次规模培训措施。乡镇干部资源配置的统筹性和计划性还不够完善,梯队培养的意识不强,培训学习和实践锻炼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导致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是政治生态环境有待改观。受自然环境制约,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现在乡镇党委政府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乡镇有调控和执法职能的机构大部分收归上级部门管理,乡镇党委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小,导致干部“恋城不恋乡”现象突出,政治生态环境有待大幅改观。

  (二)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乡镇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层次,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艰巨使命,是国家和社会连接的枢纽,其核心是乡镇党委,关键是乡镇政府。中央xxxx年x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就必然要求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迫切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要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难得机遇,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狠下功夫,着眼于“选、管、培、评、育”五个方面,花大力气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的干部教育和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德才兼备、后备有序的干部队伍,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上狠下功夫。

  首先,建立乡镇党委、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年度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

  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重点是推行“阳光政务”。在乡镇要落实好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大组织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乡村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

  其次,建立和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的富裕程度、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选拔乡镇干部的重要标准。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把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放到乡镇。同时,可从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知识青年以及留村优秀青年中选拔一批乡镇干部。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方式。根据乡镇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采取“三推两考一选”(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两票”(民意测验票、选举票)选举、“海推直选”等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探索建立党务工作岗位与经济工作岗位、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基层与上级、机关与一线、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干部流动机制。五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其三,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乡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纳民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志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积极探索群众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议,聘请群众监督员监督党委和政府重大工作等制度,使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

  其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全面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把学习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加强县委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思维活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五,加强乡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二是努力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组织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推进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程序等公共行为,强化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三是营造乡镇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环境。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讲实话,办实事。真正减轻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一心一意抓改革,谋发展。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开展市第五次党代会专题调研工作安排,第十二调研组及时制定专题调研方案,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提供坚强保证”主题,深入各县(市、区)、部分市直单位和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先后组织实地调研14次,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9次,与党员干部群众和专家人才进行深入交流,积极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性调研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组织工作开展情况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抓班子建队伍、强党建促治理、聚人才激活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始终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聚焦压实责任,每年制发全市基层党建“三个清单”,实行党建和发展“双百分制”考核,建立市级领导党建联系乡镇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实现市县乡党委领导联系指导下一级党建工作全覆盖,扎实开展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动力。聚焦夯实基础,先后实施“五基五力”行动计划和“三抓三提”行动计划,农村党建围绕“一抓双促”,大力实施扶持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一抓六动”专项行动和“双十双百”工程,全面消除空壳村、薄弱村,经济优村占比达82.4%,经济强村占比达17.2%;城市党建围绕“三抓一增强”,以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构建“六级联动抓到底、党建引领强治理”工作体系;机关党建大力实施“组织争先进、党员争先锋”行动,促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非公领域党建紧抓提升“两个覆盖”质效,加快推进商务楼宇、商圈市场、新兴业态、行业协会等党的组织覆盖,2020年全市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较上年提高7.8%、14.3%。聚焦建强队伍,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在全省率先出台《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村党组织书记适岗性综合分析研判办法(试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大教育管理监督力度,组织开展“支部书记进党校”集中轮训、基层党员“进党校上党课强党性”等培训工作,先后培训党员15万余人次。聚焦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党建+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等重大任务落实中,充分发挥“主引擎”功能,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面前,坚持把堡垒建在火线、将干部派到一线,脱贫攻坚中先后选派109个工作队、327名干部驻村工作,疫情防控中成立临时党支部137个,设立党员责任区、责任岗4455个,派驻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1959个,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涌现出李夏、甘磊、章建军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始终坚持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标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全方位、高质量推进干部工作“五个体系”建设。素质培养突出“八个本领”“七种能力”,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好用活“五色相宣”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和“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力度,全市共举办各类专题班、轮训班1100余期,培训干部5.1万余人次,市委先后选派488名干部到沪苏浙先发地区、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等一线实践锻炼。知事识人突出考准察实,制定实施《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试行)》,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年度“政治体检”,深化“三档三案”精准管理,综合运用“六力(历)评判法”,结合干部考察、考核及跟进了解的情况,动态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精准画像”档案,为科学选人用人提供参考。选拔任用突出实干实效、有为有位,把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作为2021年全市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五个好”目标要求,建立市领导包保联系县乡换届工作和观摩联系点制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从严落实“十严禁”纪律要求,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向下延伸工作“探头”,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我市选人用人满意度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二。从严管理突出抓早抓小抓预防,深入实施《干部日常细微管理监督办法》,动态掌握干部“八小时”内外的实际表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先后抽查核实市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1352人(次),受理有关问题反映82件,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市管干部开展提醒、函询或诫勉154人次。正向激励突出鼓干劲、增底气和激活力,制定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7条”,认真落实容错纠错、诬告澄清、问责追责、表彰奖励、关心关爱“五个强化”措施,积极选树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设立关爱帮扶干部专项基金,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三)始终坚持以人才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集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各方面人才。加大党管人才统筹力度,持续深化人才精准引培,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着眼创新机制引才聚才,先后出台人才政策“30条”、引才聚才“1+6”制度体系和人才分类评价、职称制度改革意见等,实施“宛陵聚才”行动计划、“宛陵英才”支持计划、人才成长“青云计划”、乡土人才“四带”行动计划,以及“宣城籍在外优秀人才回归工程”等一揽子计划和重点人才项目,引才聚才的政策效应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招引落户高层次人才团队73个,引进各类高端人才256人,培育国务院、省政府特贴专家6人,省“特支计划”22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9个,全市人才总量达32万人,较2016年增加了10万人。着眼创建平台引才聚才,牢牢抓住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契机,深化长三角区域人才合作,签署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深化人才交流合作协议,携手23个城市共同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加强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联姻”,推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共建硕博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99名硕博研究生来宣社会实践;精心组织开展“汇智聚才·赋能发展”系列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企业家论坛、校地校企合作对接会、重点企业人才引进洽谈会和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员大会暨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省内外28所知名高校联合成立“宣城校地合作联盟”,建成启用“宣城-高校人才创新资源网上对接平台”。着眼创优环境引才聚才。持续深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484位市县党政领导共联系968名专家人才;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建立完善“宛陵优才卡”制度,创新推出“打包一件事”办理机制;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市县财政累计投入人才发展资金5.2亿元,兑现人才薪酬补贴、购房补贴、研发和引才奖励3.9亿元,建成人才公寓1600余套,帮助185名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强,政治功能、引领发展的能力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街道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功能、工作机制有待优化,党的基层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有待完善。二是党建工作特色不鲜明,工作质效不高,“三会一课”质量不高、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等问题。三是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及引领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不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激发。比如农村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基层治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与任务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二)干部队伍结构不优、能力不强、活力不足,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够、氛围还不浓厚。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队伍年龄梯次不尽合理。二是干部素质能力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干部中原始学历为大学以上的占比不高,具有产业经济、城乡规划、现代金融等方面专业背景和经历的干部不足。三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待进一步强化。比如,市委虽然出台了容错纠错、诬告澄清等办法,但实际运用不多。四是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还不够。主动担当意识不强,存在不敢啃“硬骨头”、拔“硬钉子”等现象。五是干部思想观念更新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对政策和理论钻研不够透,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跟不上形势发展。

  (三)人才工作相对滞后,存在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机制不活、保障不力、氛围不够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企业经管人才、专技人才、文旅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偏少,难以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二是高层次人才极端匮乏。目前全市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386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5%。专业技术人才以初、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的较少。三是人才政策缺乏比较优势和系统规划。相比周边发达地区,我市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人事薪酬、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落差,加之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创新创业平台不多,对人才的吸引力、承载力不强。

  三、主要建议和对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聚焦高标准规范化,锻造全面落实现代化要求的坚强战斗堡垒。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增效。一是建优组织体系,确保“两个覆盖”有行有效。主要是在构建上下贯通、纵横相连、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上持续下功夫,全方位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纵向横向一起抓,纵向上着眼保证党的集中统一、步调一致,一体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横向上以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抓三提”行动为抓手,持续抓实农村党建“一抓双促”、城市党建“三抓一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党建“强基领航”工程、非公领域党建“双创两提升”等四大工程。二是建强组织功能,大力提升基层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督促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积极引导和推动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深入推进“党建带群建、党群一体化”,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落实“1+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动员起来,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中,充分发挥“主引擎”功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坚决贯彻执行。三是建好基层队伍,夯实战斗堡垒的基石。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重点,严格依法依规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强化教育培训、跟踪管理和动态调整。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选派党性强、作风正的党员干部到基层开展党建工作,加大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力度,配齐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深化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探索开展分类管理工作。

  (二)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过硬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着力解决干部培养不够、能力不足问题。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以“初心使命”为主线,以市县党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建好用活干部教育培训各类阵地为载体,推动干部研机析理、学思践悟,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大力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认真做好换届后领导班子履职能力培训“后半篇文章”,扎实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深入开展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精准靶向培训,有针对性选派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任职和培养锻炼。二是着力解决干部结构不优、活力不足问题。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改善干部专业结构,加大对经济类、金融类等专业型、稀缺型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力度。注重优势互补、梯次接力,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放眼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延伸工作“探头”、打破交流“壁垒”,形成选人用人“全视野”,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改善知识结构、完善经历结构,提升整体功能。三是着力解决干部责任不强、担当不足问题。突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鲜明导向,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完善有为有位、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大胆使用有拼劲有干劲、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扎实推进各项关怀激励措施落地落实。同时,持续强化干部管理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

  (三)聚焦高质量一体化,夯实全面支撑现代化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围绕推动工业强市、促进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集聚推动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引培的制度环境,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完善全职引才、柔性引才若干政策,形成政策比较优势,以政策吸引人才和动态化储备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市县人才计划优化整合。二是加强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人才高地建设,做实长三角“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人才飞地创新港”、打造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各类人才论坛和产业发展论坛、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十大人才工程项目,着力建设广泛汇聚各类人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事业发展平台。深化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联姻”,积极推进共建硕博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好用活各类研发中心、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做优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人才生活需求,实施人才服务“暖心行动”,对特殊人才实施“人盯人”“一对一”跟进服务。紧扣人才事业需求,不断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

  党的**大提出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会议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把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好、落实好,总结**市在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近期,我们通过走访基层、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全市所辖四区三县和市直机关单位就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党的**大以来,**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大精神,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使全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党政干部队伍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得到优化

  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538人。其中厅级干部37人,县级干部577人,科级干部3370人,科办员3554人,分别占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0.5%,7.7%44.7%,47.2%。

  一是干部队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截止**年底,全市7538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研究生学历的91人,占1.2%(比**年增加1.04%);大学本科学历的2132人,占28.3%(比**年增加2.1%):大学专科学历的3316人,占44%(比**年增加1%);中专学历的1128人,占15%(比**年增加1.8%);高中及以下学历的871人,占11.6%(比**年减少5.8%)。

  二是领导干部年龄梯次基本形成。全市共有县级干部577人,其中:35岁以下的“人,36至40岁的99人,41至45岁的132人,46至50岁的170人,51至55岁的85人,56岁以上的73人。**年区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2人,36至40岁的46人,41至45岁的50人,46至50岁的46人,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形状。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减少3.3岁。

  三是人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在人员调整和配备班子中,注重妇女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任用。**年先后有84名妇女干部和59名少数民族干部走上科以上领导岗位,比**年分别增加了43名和23名。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1、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人员公开考录制度。**年,我市首次对市直机关新进人员进行公开考录之后,组织人事部门把公开考录工作从党群机关延伸到事业单位,坚持新进人员“凡进必考”,并多次组织考录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又面向社会,破除身份界限,为市建设局、市公安局等单位公开考试录用了各自急需的人才。市教育局从**年开始至**年共公开考试招聘教师1081人,招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反响较好。

  2、建立完善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从**年起,**市委先后两次打破于部身份、地域、隶属关系界限,开展了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工作,有900多名干部报名应试,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程序,公开选拔了16名德才表现优秀的年轻于部到县级领导岗位,改变了长期以来于部委任的单一形式。**年至**年,四区三县在各自行政区域内通过公开选拔,任用科级干部154名。

  3、全面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年以来,**市以点带面,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定下发了《**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并把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列入各地区各单位工作责任目标中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至**年各地区和各部门普遍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参加竞争上岗的人数总计3305人(次)。通过竞争上岗,一批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一些年龄偏大、学历低、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成绩平庸的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这一正常渠道“下”得去,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问题。

  (三)干部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

  1、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干部进行在职教育。**年和**年分别制定《**市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若干意见(试行)》(宁政〔**〕263号)、《关于**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津贴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宁人发〔**〕210号)规定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学成才,凡自学取得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大学本、专科毕业证书者,所在单位给予60%、50%、40%的学费补助;另外,取得研究生学历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月还可享受50元研究生津贴。大大激发了干部进行在职教育的积极性。**年至今,四区三县和市直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在职教育,有91人取得研究生学历,360余人取得本科学历。

  2、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年以来,按照市委《关于认真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安排意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培训重点。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内容,本着理论培训与党性锻炼相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形势教育相结合,**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与外出学习考察的启示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狠抓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干部1184人(次),其中县级干部681人(次),选送101名各级干部参加了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及省上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二是加强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年完成了全市6000余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和WTO培训;三是加强政治理论培训,不断增强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年全市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大精神研讨斑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班各3期,共培训干部500人。四是加大赴外地培训力度。**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以选送、选派、组班等形式共赴外地培训干部459人。截止目前,已经开辟了上海浦东、天津红桥、广西桂林、南宁、山东济南、青岛等6个干部外培基地,对我市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挂职力度,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转变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广大干部通过培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作能力。

  3、扩大用人视野,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近年来,**市各级党委加强了对年青后备干部的培养、推荐、锻炼和使用力度。**年至**年全市先后有170名优秀青年后备干部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岗位。**年全市又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等程序,确定了县级后备干部549名。其中:妇女干部121名,占总数的22%;少数民族104名,占总数的19%;非中共党员22名,占总数的4%:大学以上文化程度299名,占总数的54.5%;35岁以下的61名,占总数的11.1%。确保了我市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为使后备干部得到锻炼,提高工作能力。从**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后备干部的交流与挂职锻炼力度。**至**年全市共有33名县级后备干部到外地挂职,62名县级后备干部交流到基层锻炼,81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互相交流挂职。

  (四)干部队伍战斗力明显加强

  1、全局观念明显增强。大多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能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重大问题、在大是大非上、在改革和发展中能够自觉与党中央及省、市委保持一致。特别是在民族经济发展、宗教工作、统战工作中,始终坚持社会稳定促发展,经济发展保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协调各种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为**乃至全省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经济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政班子都能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这一首要任务上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优势,围绕市委确定的把**市建设成山青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立足城乡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城区区域经济和农村特色产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目标,**年以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3年保持2位数的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2%,**年增长率达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

  3、群众观念明显增强。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十二个一”工程、重大决策通报、科技扶贫等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领导干部与基层的联系。市,区领导班子还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当作勤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增加与群众的感情。**年全市从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病难、入学难等10个方面,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10个,并定期向群众公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进展情况。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问题入手,下大力气整顿机关作风,收到一定效果。

  4、事业心明显增强。四区三县、市直机关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干部都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探求发展思路。工作中劲头足、状态好。从调查中了解到,区县党政领导干部经常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同时认真开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四区三县和市直机关共有23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获得经济、金融、社会学等新型知识在职研究生学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尚存在不合理因素。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急需注入新鲜血液。30岁以下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2、9%;41至50岁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3.8%,51至60岁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7%。年轻干部少,有些单位出现30岁以下干部断档现象,主要是近10年以来,除了个别省、市优秀大学生分配到机关外,几乎没有新进人员。而三五年内将陆续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多,干部队伍组成趋向老化。第二,全面型干部较少。缺少真正懂经济、法律、金融、科技等专业人才;有些年富力强的干部又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组织领导经验。第三,科以下干部交流力度不大,渠道不畅。表现为专业性强的单位和岗位,如检、法、农、林等部门干部交流轮岗困难。

  2、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个别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高,系统性不强,不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善于总结经验,导致工作能力与岗位职责的不适应。其次,少数干部学习动机不纯,只是为了装饰门面,有的甚至是为了混文凭、谋待遇,用实用主义对待学习,导致高学历、低水平现象存在。再者,一些同志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错失发展良机。一些单位和部门仍习惯于传统经济形式下的行政命令式管理,不善于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控,依法行政能力较弱;第四,部分领导干部驾驭工作的能力还需提高,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基层实践能力,造成工作被动、打不开局面。

  3、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牢固。有些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对群众的冷暖不关心,不愿深入基层,不了解群众疾苦,不倾听群众意见;二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干部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工作作风飘浮,工作形式主义严重,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考核多、评比多,不考虑基层的实际问题,基层穷于应付。三是部分干部以权谋私,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薄,机关工作效率低。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机关转变职能上迈不开步子,视权力为利益之源,缺乏服务意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影响发展环境的改善。

  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对干部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核与评价脱节。不能正确反映干部的功过是非和德能勤绩,一般性考核和伸缩性评价起不到激励作用;考核与任用脱节。考核与干部任免升降没有建立关联效应,起不到约束功能;组织与群众的脱节。考核评价缺乏透明度,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没有得到制度化保障。二是领导干部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渠道还不够畅通。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多地从“能上”的层面进行优化选人的修修补补,而很少从“能下”的层面进行科学的制度创新;三是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推开。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把**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干部培养、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到制度建设和社会环境保证等各个环节,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一)不断扩大民主,提高干部选任质量。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扩大民主,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度,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干部选任质量的关键。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以群众“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为标准,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在于部选任中逐步扩大群众参与程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形成“让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生动活泼的干部工作局面。要结合实际,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纲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开,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届四中全会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采取得力措施保护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的积极性。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民主测评结果和反馈意见在干部选拔中的运用,让群众公认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制定科学的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在考核干部政绩时,要注意将干部政绩的“显绩”与“潜绩”、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结合起来进行细致考查,客观公正地评价好每一个干部,使那些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好干部及时得到选拔任用。使广大干部的工作做到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相统一,引导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长期带领干部群众实干、苦干和注重发展城乡经济上来。

  (二)加大培训力度,继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培养是选拔的前提。按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强化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抓好“第一要务”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和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要深化“三个代表”学习。把“三个代表”学习常抓不懈,把广大党政干部的思想切实统一到“**大”和“**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切实解决好一些党政干部信念不牢、动力不足、活力不够、观念不新、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脱封闭狭隘思想的桎梏,为发展经济做出更大贡献。二是扩展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基地、党员电教站等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培训的重点要放在提高综合素质和抓发展的能力上,实施干部队伍建设的“素质工程”。在抓好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着重市场经济相关知识、当代科技、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按照“实际、管用、分类施教”的原则,培养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发展实际、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研究和解决好改革发展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改进培训方式。要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采取专题研讨、观摩考察、经验交流等培训方式,增强学习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继续利用省外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送干部到省外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到贫困农村进行专题调研学习,帮助他们吃透乡情民情,养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务实作风,增强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制度保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是根本保证。当前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文件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干部选任、管理的四种机制。一是竞争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推行差额考察、竞争上岗,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制和辞职制,解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在能进能出上,抓紧完善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制度和办法,制定不称职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形成正常的干部淘汰机制;二是考核机制。在干部考核中要遵循“党管干部、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重点抓好三项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即:抓好基础考核,检验干部是否实现了岗位目标责任的基本要求;抓好群众考核,检验干部工作是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抓好比较考核,通过类比排队,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激励机制。要切实做到考核与评价、考核与任用等的有效连接。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和用人机制,在广大干部中营造出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健全优秀人才破格任用制度,打破用人上的唯学历、唯资历、抠台阶的陈旧论调,对一些品质好、能力强、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只要符合条件,都要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四是监督机制。要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招考录用制度、全面推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增强干部选任中的透明度。领导干部要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实行研究干部票决制、提拔干部连带责任制和回避制。大力构建舆论监督、党内专门机构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全方位监督网络,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根本上减少用人失察和用人失误。

  (四)加紧培养后备力量,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做好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达到促进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的目的。一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后备干部选拔质量。要按照《**市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实施意见》所确定的选拔后备干部的基本原则、范围、资格、条件、数量结构及选拔程序等。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选拔任用中,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确定后备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把那些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后备于部队伍中来,确保后备干部队伍的质量: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要按照流动管理、优胜劣汰,保持基数的要求,做好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工作。在选拔任用过程中,既考虑当前领导班子补充调整的需要,选拔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以提拔使用的合适人选,又着眼于长远需要,选拔出可以列为中长期培养使用的后备人选,尤其注意把那些目前还不太成熟,还不在重要或关键岗位,但确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后备干部队伍之中;既注重选拔一些熟悉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现代科技管理等方面的领导人才,又重视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后备人选的选拔。确保全市后备干部队伍的质量。三要注重培养,强化锻炼,全面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要为年轻后备干部提供大量的实践锻炼机会,从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力争开辟更多的锻炼途径,把岗位轮换、交流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方式,变成有效的机制,使年轻干部能够在多种岗位和不同部门得到锻炼,在坚持集中培养锻炼的基础上,按近期、中期和远期,实施分级培养、分级锻炼。坚持和完善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本着定向培养和业务对口的原则合理选择下派地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选派锻炼和岗位轮训,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和条件艰苦、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基层去锻炼提高。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三力”

  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正人先正己”的要求,带头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做好“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努力形成三种优良作风:一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要特别注意加强广大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做到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群众承受能力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在尊重群众意愿和客观实际的前提下,大力兴办让群众得到实惠的实事、好事,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民主理事和公开、公平、公正办事的作风。要教育广大干部坚持按民主、公开、依法的原则开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变行政命令为服务指导,变强制推行为示范推动,使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我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来源:https://www.jxscct.com/fw/181865/


《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制止餐饮浪费活动总结(通用5篇)

制止餐饮浪费活动总结(通用5篇)

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之源。珍爱粮食,节约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制止餐饮浪费活动总结(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03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四篇】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四篇】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3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合集五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合集五篇)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3
反餐饮浪费宣传活动总结汇编5篇

反餐饮浪费宣传活动总结汇编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反餐饮浪费宣传活动总结汇编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3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篇)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篇)

  心得体会,贵在写出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着诚恳、谦虚的交流态度,真诚的东西才能打动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0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查查通作文网 京ICP备1653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