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11-07 来源:实用范文 投诉建议

【www.huxinfoam.com--实用范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滕王阁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滕王阁导游词

  阆中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坐落于美里的嘉陵江北面,它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整座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中间还穿插了许多小街小巷,形成了一座别具特色的方形古城。

  古城的街道是由凹凸不平的大石块铺成的,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有院落、有商铺……院落里的人们休闲自在,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树荫下乘凉,还有的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喝茶聊天,品味着古城独特的韵味。小商铺里,摆放着各种特色小吃和商品,店主在外面卖力地吆喝着,打出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广告。摆在外桌新鲜出炉的张飞牛肉,它的香味似乎有种特殊的魔力,能使经过商铺的人放慢脚步,垂涎欲滴。当地盛产的保宁醋醋香飘逸在空气中,使整个古城浸泡在“酸酸”的香味里。

  步入状元坊,便进入了古城东街。拐个弯,“钻”进东街里的一条小巷子,便来到了人山人海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热闹非凡,人们载歌载舞,个个脸上溢满了灿烂的笑容。有几个老爷爷在台上弹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老式乐器。两旁的人全围上来,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从没见过的乐器。“哐”,对面一位老奶奶又把游客们的眼球吸引了过去,她用小棍子敲打着一个东西,那东西就发出好听的声音。尽管我们对这些乐器似懂非懂,但它们却承载着古城的悠久历史文化。

  广场对面,是贡院。贡院,又称考棚,非常的大,而且严谨。贡院里面会是什么的样呢?以前是怎样考试的呢?……我的脑袋里冒出一个个问题的泡泡,又浮现出一串串考试的情景。

  “窜”入古镇北街,就来到了文庙。文庙呈四合院,十分大气。迈入文庙大门,便可看见一座精美的白拱桥横跨在小池塘上。过了白色拱桥,便是“棂星门”,也称孔庙。跨入红漆大门,就是古时候的学堂了。两边是古人修学的厅堂,厅堂里摆放着课桌椅,桌面上放着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学堂正中间供奉着圣人孔子雕像,让人们瞻仰。站在院落中间,闭上眼睛,耳边仿佛萦绕起了“三经四书”的朗朗书声。

  出了孔庙,继续顺着小巷子走,就来到了西街。远远地,望见了一座气势森严的庙宇。再近一点,便看清楚了,原来是“汉恒侯祠”。“汉桓侯祠”,又称张飞庙,它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雄伟壮观,又幽雅精美。门前,蹲着一尊威武的大狮子,彰显出千年张飞的威严气势。“砰”、“砰”,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从背后响起。人们都好奇地转过头去,眼睛里充满了诧异。我转过身一看,不禁呆住了!这气势可真大,前后都有威严的武士护航,黑人张飞手持长矛,端坐在战车上,威风凛凛。在气势磅礴的敲锣打鼓声中,马队踏着整齐的步伐,渐渐远去了。人们依依不舍的收下了照相机,纷纷散开,各自寻找新的乐趣去了。

  再往回走,就来到了中天古楼。这就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它高耸入云,仰起头来才能看见它的楼顶。中天楼有三层,一层叠着一层,一层比一层小,好似三层宝塔,矗立在古城中央,接受四方的仰望。

  夜幕渐渐降临,沿着高高挂起灯笼的南街向下走,就来到了江边。徐徐的江风吹着我们的脸庞,凉飕飕的。小孩在桥上追逐打闹,大人在桥上仰望“星空”。“呀,星星!”不知谁大喊了一句,大家停止了嬉戏,向天空中望去:一盏盏徐徐升起的孔明灯,像点点繁星,飘在古城上空。它载着阆中古城的悠悠历史和人们的美好梦想,升上夜空。渐渐地,渐渐地,飘向远方……

  历史悠久、古文化浓郁的阆中古城,我爱你!

滕王阁导游词

  一、骈赋臻美

  史载唐高祖的儿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在长洲上建阁,人称滕王阁。后闫伯屿任洪州都督时又重建此阁,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幕僚,正好王勃省亲经过洪州,也参加了宴会。想来宴会上的文人骚客定会把酒临风,吟诗作赋以讴歌美景、抒发情怀,据说还在暗中进行比赛,王勃即兴发挥,出口成章,落成此序,算是作为对宴会的祝贺和赞美。该《序》不仅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而且流传千古,无人能出其右。

  该《序》从体式上看属于骈赋,共约698字,(不含标点、除去重复的一些虚字约650字),骈偶句48句。作者既继承了南北朝骈文的形式技巧,又融会贯通了自《诗经》至汉赋至“建安”的“赋”的表现手法,使该《序》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所以今天来诵读欣赏,对我们的感染力激发比较强的仍是这个方面。

  一是词句对仗工整。有三字对、四字对、六字对、七子对、十字对、十一字对等,大多都是事对、正对,字数也不拘于骈四俪六,而是更加活脱,表现更生动充分。二是节奏舒张有致。节奏感很强,停顿得当,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三是词采清新流丽。文中不仅用典、物色而且用字遣词凝练精准,传神高妙,创造了很多新词、佳对、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四是气势豪放磅礴。“气”是指作家的才性在文章中的反映。本文的文气清高、俊逸、旷达、豪放,诵后即觉其才华横溢,酣畅淋漓。这篇如今连大学生都不易读懂的骈赋竟出自一个没有专门准备,即兴而发的翩翩少年之口,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饱读诗书,文化素养是多么的丰富,才情是多么的高卓。

  二、博物识通

  从全篇看,作者不仅上识天文,下通地理,而且中晓人事、文物、历史。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洪都新府”乃“豫章故郡”,将现今和历史连接起来,让人知道演变的情况。接着用天文眼光进行关照,“星分翼轸”,洪都是在翼轸二星的范围之内,后又言“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这“牛”、“斗”二星宿也曾照“豫章故郡”,这是很富有的地方。下面对洪都的地理位置进行描绘,“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让人了解其处于广阔地域之中,位置作用十分重要。

  紧接着,铺写秋日的滕王阁及其周围的景色。除了自然景观山、水、川、泽、云、雨、落霞、孤鹜、雁阵、鹤汀、凫渚等,能进行恰如其分的展示外,重点对滕王阁的以冈峦体势而建,显得高耸入云、阁道架空、流着红光,从上往下看,好像看不见地,令人十分吃惊,把其险峻之况展示了出来,对于人文景观也铺写得扣人心弦,且有“桂殿兰宫”、“绣闼”(绘饰华美的门)、“雕甍”(雕画的屋脊)、“闾阎”(里巷的门)、“钟”、“鼎”、“舸”、“渔舟”等文物,博物识通,文物相符,可见作者见识之广博,才情之体妙。

  接着作者进一步开襟畅望,超逸豪迈的兴致急速飞扬,把神思旷想荡开,展示的是一幅更为广阔的时空“蒙太奇”――首先连续用了八个典故形容宴会上音乐奏起,歌声美妙,场面热闹,远远胜过隐士的独乐,而且与会者都是像曹植、谢灵运一样的文士贤哲,能开诚相见,精诚沟通。所以作者极目远望,尽情娱游,感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盈虚之有数”,回望京都长安如在天上,再看吴郡和会稽郡似在云间。进一步想到海南,是那么的遥远,是大地的尽头,而“天柱”和“北辰”是那么的高渺,仿佛朝廷,所以作者感到“关山难越”,而且“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连用六个历史人物的遭遇来进行衬托,把作者怀才却不被朝廷重用的伤感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的博古通今,晓阅世事。

  最后,作者结合自身,又连用十五个典故,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愿望,表明自己今日赴宴之幸,表达了对东道主及与会人士的尊敬,所以作此文以赠,珍视友谊,用作纪念。

  三、人格精神

  1.聪慧博学

  本文几乎句句骈偶,句句含典,意气豪放,博奥精深,推陈出新,妙语连珠,这与作者天资聪慧的个人禀赋有关,与作者儒雅优越的家庭教育有关,更与作者博学躬行的治学实践有关,“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多方面的素质濡养,让他早慧早熟,成为少年英杰。

  2.尊人崇物

  开始即言洪都“人杰地灵”“俊采星驰”,赞美“都督闫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视与会者为“胜友”“高朋”,表明作者是一个贤达明理之人。在第三段对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孟尝、阮籍等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在最后一段对终军、宗,孔鲤、杨意、钟期、王羲之、谢家、孟氏等表示羡慕和尊敬,说明他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人格仁厚谦恭。对于各种物象作者也很宠爱,洪州的广袤宏阔、滕王阁的高俊华美、周围景物的风采迷人,“爽籁”“清风”“纤歌”“白云”“睢园绿洲”“邺水朱华”无不显示出自然之美和文物之妙,作者在描绘景物时达到文物相符、才情一致的境界,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3.志高求进

  王勃此时虽是一翩翩少年,可志向远大而且积极进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表达了他志存高远和矢志不渝努力奋斗的决心。

  4.达人知命

  作者通古晓今,可仍很谦逊。在第一段赞美了洪府地灵人杰之后,说自己“家君多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后纵观历史、名人遭际,感悟“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且自谦“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非谢家之宝树”“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表明了他的达观自知,顺应自然,尽情畅意,感恩图报的君子情怀。

滕王阁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余旅游观光。中国有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今天我们在大余的第一站游览的景点是一座海拔不高,但却蜚声海内外的名山;大余梅岭。

  梅岭位于大余县城南10公里处,又称为大庚岭,是江西省同广东省两省的分界线、分水岭。这里海拔仅有746米,但地势险要,奇峰叠秀,而且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把江南天空一分为二,所以地理学家们把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在古代,这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属于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的土地,归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区域,梅岭南面则是古代南蛮族居住的土地,是蛮族部落文化区域。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使梅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

  梅岭自古以来以梅花著称于世。自西汉初年,梅岭就开始种植梅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岁月兴衰变迁,到现在,山上山下,古道两旁,梅树拥簇,红梅白梅交织一起,尤其是寒冬腊月季节,银装素裹、唯余茫茫;白梅开放,傲雪斗霜;红梅展妍,清香四溢,点点飞红,娇艳迷人,吸引着无数游人为之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正如元朝吏部待郎聂古伯留下的“黄金台上客,大庚岭头春,如是无诗句,梅花也笑人”。有多少文骚客为之挥毫泼墨,题词赋诗,使梅岭留存下众多的咏梅佳句,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众多文人学士因为触怒权贵,抗击朝庭,被贬官去职,发配岭南,他们途径大余梅岭时,都为这里的梅花景色惊叹不已。三国东吴大将陆凯奉命率军前往海南途经梅岭时,留下了一首《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它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后人在梅岭风景区内修建了一座“折梅亭”也叫“一枝春亭”,以示对陆凯的缅怀纪念,这便是现在“一枝春”赞誉梅花的由来。在此之后,北宋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也曾经贬谪到海南儋州做官,他经过梅岭古驿道时题赋了好几首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是《庚岭梅花》“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此外,唐朝的张九龄、宋朝文天祥、明朝的汤显祖、清朝李如筠等众多诗人都曾经为梅岭梅花题诗赋词,“花以文名,文以花传”,使得梅岭梅文化在中国诗坛占据重要一页。

  梅岭的梅花,不仅数量之多,满山遍野,有“梅国”之誉,而且由于气候原因,曾出现过同一枝梅树“南树凋泠,北枝始开”之奇特景象。虽然这一景象现在难以见到了,但是同是一座山,越过关口的广东年年种梅树,就是不开花。